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技术革新,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出“污水收集零转输、项目建设零占地、再生回用零排放、与旁边的环境零距离、环境影响零污染”的分布式生态型污水处理模式,把污水转化为再生水资源,也给厦门增添了一张“生态水处理”的名片
东南网10月27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文/图)在厦门园博苑旁的中航城社区,一处高档小区外,一条小径之隔有一小院,花木扶疏中静静立着一栋灰色小楼,隐约传出流水声。小楼爬着绿色藤蔓,掩映着一块牌匾——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”。让人惊奇的是,这个没有丝毫噪音和异味、被周边居民当成小公园的院子,竟然是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。
浑浊、气味浓重的生活垃圾污水,从进水口输送到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后,在这里经过预处理、膜生物反应器、紫外线消毒等流程,经检测COD(化学需氧量)、氨氮、总磷、总氮等含量达标后,成为再生水,作为冲洗道路、绿化浇灌之用;尾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,从出水口流进杏林湾。污水处理站的二楼,两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,把污水中的沉淀物处理成干燥无味的泥巴,出泥量只有传统污水厂的三分之一。
“这处理站运行两年了,负责杏林湾流域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,日处理量达2万立方米。”工作人员小刘介绍,杏林湾流域面积约7000公顷,其中水域300多公顷,位于集美新城的核心区。由于早前没形成完整的雨污管网体系,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杏林湾,整个湾区水系污染严重。
“处理站运行不到半年时,杏林湾的水质就从劣五类提升到四类,周边居民特别高兴。”小刘介绍说,由于处理站地上部分的建筑占地不大,设计成公共绿化景观,而且没噪音、气味,不影响周边居民,所以能做到“与旁边的环境零距离”。
像这样的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站,在209平方公里、覆盖79万人口的杏林湾片区,已有12座建成投用。
与城市污水处理略有不同,位于集美区后溪镇第二农场埭溪桥社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站,更简洁自然。主要处理设备集中在一个小木屋中,屋前有一条铜钱草长势茂盛的水沟,一湾飘着睡莲的水池,污水经过净化设备、水沟、水池三级净化,再流入前方的溪流。溪流中有成群的鱼儿,吸引白鹭不时前来捕食。
“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净化主要是脱氮除磷,处理站维护简单,平时只需要一两人到各村巡回检查即可。”污水处理站的负责人介绍。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